?
紀錄片拍攝,航拍,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、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,隋唐大運河的中心,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。然而宜陽縣東依千年帝都洛陽市區,南臨嵩縣,西望洛寧,北接新安,東南與伊川為鄰,西北與義馬市澠池接壤,是洛陽"一中心五組團"的重要鏈條城市,距離洛陽中心城區17公里。宜陽縣在歷史上經過夏朝、商、西周、春秋、戰國、秦、西漢、東漢、三國、東晉十六國、南北朝、隋代、元明清的沿革,自古以來是個必爭之地,這里歷史文化底蘊豐富,自然資源得天獨厚,人杰地靈。
靈山寺距宜陽縣城7公里,山清水秀,有千年古剎,普度福地名譽。靈山寺又名報恩寺,報忠寺,玉泉寺、懸泉寺等。坐落于靈山主峰山腰,全寺因山而建,背依靈山,面臨洛河,不僅以山清水秀、建筑精美遐邇,還以其歷史久遠、香火鼎盛和白馬寺東西呼應,稱為姊妹寺。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“釋源祖庭”,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,而作為其小妹的靈山寺,其始建年代卻是個謎。據《宜陽縣志》和現存碑刻所記:靈山寺擴建于金大定三年(公元1163年),而始建年代,則不應晚于唐武周時期,距今至少1300余年的歷史。亦可能在漢魏間,為白馬寺創建后向周邊輻射最早的寺院之一,距今1800年左右。
民國八年,(1919年)空心法師募捐重修靈山寺,最近一次重修是是1980年初,唐武周時,公元696年,武則天巡游錦屏山題寫“錦屏奇觀”四個大字以后,隨后到靈山寫下了“奇柏千年秀,怪樹萬年芳”的名句,又見靈山山清水秀,風景怡人,佛寺清凈莊嚴,命能工巧匠,花費數年在靈山寺前鎧質巖壁上塑造30余尊露天佛像,尤其是雕刻的觀音像,高大雄偉,造型優美,線條流暢,清麗脫俗,美麗慈善,姿態大方,栩栩如生,與龍門石窟造像風格相似,后經多次戰亂,諸多佛像已經被毀,尤其是文革期間,紅衛兵對依稀可辯的佛像毀滅。之后,附近群眾一買賣鈣質上水石為由,對靈山東半部分鈣質熔巖私自采挖,導致無法在崖壁上重新恢復觀音像。靈山寺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寺內風景,自古被譽為“乃一方之奇觀,光千年之名剎”,是中原著名的古跡之一。
關于“靈山”的來由,民間相傳是周靈王葬于此的緣故。也因為此山跟當時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的靈鷲山非常的相似。因而得名。靈山又名“鳳凰山”,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,四靈獸(鳳凰、麒麟、龜、龍)之首。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僅次于龍,羽毛美麗,雄的叫鳳,雌的叫凰。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,據說鳳凰能火中再生,象征美好、才智和吉祥。在佛經中,被稱為“涅槃”。靈山主峰兩側與次峰之間的嶺脊自然下凹,形成優美的弧線,狀如鳳凰展翅,翩翩欲飛,也因此得名“鳳凰山”。
如今的靈山寺在歷史的風化中,古建筑外表不再嶄新,一些飾物處于殘缺或破舊,作為我們后人能更好的為了傳承這一歷史文化,樹立和踐行習總書記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發展理念。聽黨話,跟黨走,不忘初心,發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,集多方有緣人,為靈山寺的復修做點善事。同時,也相信修繕好的靈山寺及環境更加美好,更是全國及世界前來普度和化緣及朝拜、發心、許愿還愿的福地,也將為宜陽縣的文旅事業和經濟發展帶來質的飛躍。 星門影視新聞中心。http://www.fabriziogiabardo.com。